台灣人口數自50歲起開始下降。
五歲年齡組分 人口數減少人口 減少率
50至54歲年齡組:比上一年齡組,下降一坡,下降率是 9%。
55至59歲年齡組:再比上一年齡組,下降一坡,下降率是
19%。
60至64歲年齡組:比上一年齡組,有很明顯的下降,下降率是
40%。
49歲止的人口是 1,900,661人,
64歲止的人口是 872,403人, 15年之間 1,028,258人不見
了,54% 的人口哪裡去了?
※以如此下降率,來演算一個例子: 如果,有100個同為50歲
的同學,約定每五年元旦開一次同學會,全體同學都要參加,
每五年的參加人數將如下:
50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100個同學,
55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91個同學,9個人不見了,
60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74個同學,又17個人不見了,
65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44個同學,又30個人不見了;
50歲的元旦同學會至65歲的元旦同學會,
經過15年之間,100個同學只剩下44個,折損率是56%
而最大的關卡是61歲到65歲之間,折損率高達40%。
這個數值,是不是在暗示,65歲是人生的一個大關?
政府以年滿65歲以上者,稱為長者;而以年滿65歲以上
長者視為老人,是否以此為準?
※很顯然,60至64歲是人體急劇衰老期,為什麼?
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因為身體的器官組織均需要充
裕的養分與足夠的氧才能正常運作,血液循環正是扮演輸送的角
色,一旦血液循環差,器官組織得不到適當的補給,自然會功能
下降。根據研究,人體的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系統,會隨著
年齡增加,而逐漸功能減緩。
通常50歲以上的人,容易感覺體力大不如前,容易勞累。
如果50至59歲還自認寶刀未老,未能及時調整工作或生活、
飲食方式, 到60至69歲所有病號就紛紛出籠。
據臨床統計,60至69 歲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 如:高
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白內障、 慢性支氣管炎
及癌症等疾病,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 大部分的人在
45歲前,都是非常健康的。
換句話說,如果50至59歲能善加保養,降低身體機能老化
程度,有助避開60至69歲的疾病危險期。
※那麼,50至59歲的人,如何做健康準備?
醫師與保健專家建議:
50至59歲的人要先建立防衰老的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避開容易影響健康的刺激行為,飲食求清淡規律,不過度勞
累,不加重生理與心理的負擔。
如果能渡過65歲的這個關,以後身體狀況便會保持平穩;人
體在70歲之後,身體又將趨於正常,衰老現象趨於平緩。70
歲的元旦同學會來了39個同學,只少了5個人。
請參閱
facebook.com/getinshape888
facebook.com/carol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