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8_0819  

https://youtu.be/-2DsJat5v_U

上一集我們談到 "自我破壞" 行為傾向通常是種因於負面的自我認知 -- 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這種內在的自悲所引發的外在情緒可大略分為五個類型,也就是五個自我破壞行為的早期徵兆。我們談這個题目的目的,就是要藉著暸解這些徵兆的內容,替自己設一個預警,一旦察覺到自己經常有這一類的情緒反應時,能適時地做好處理,以免日後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們分別談過了 "過分敏感","習慣性的依賴","批判、嫉妒", 以及 "罪惡感" 等四個徵兆。今天我想談幾個我處理過的個案,來進一步說明 "罪惡感"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頭兩個案例非常的類似,都是七十多歲,非常成功的男士。他們雖然事業有成了,但就是停不下來,似乎他們的人生經歷中有些什麽難以彌補的錯誤使得他們需要不停地努力才能感到心安。結果到最後不是破壞了自己的事業,就是破壞了婚姻幸福。這些都是因為非常深層的罪惡感所造成的。

 

有一位是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戰亂的窮困使得村子裡的人去挖土來吃,很多人都餓死了,他的哥哥與弟弟也夭折了,只有他跟他母親兩個相依為命。長大後為了求生存,他參加了國民黨軍,用收入奉養母親。國民黨兵敗退到了台灣後經過了幾十年的隔絕痛苦煎熬,他終於有機會可以回大陸尋找媽媽,但媽媽在見面兩個星期後就去世了。他非常的悲痛,覺得自己是大逆不孝,媽媽的一輩子本來是靠著他的,結果他完全沒有奉養到。所以他一直在罪惡感跟自責的情緒裡頭掙扎,他雖然非常的努力賺錢,但是他這個壓力並沒有減少,不論到哪裡,他都必須帶著工作、想著工作、談著工作,甚至坐在餐廳裡頭,他會想這餐廳桌子一天可以翻幾翻?賺多少錢啊?所以他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不肯退休,其實他的腦力,精力的衰退己成了公司經營的負擔,生意也逐漸委缩了大半,但快八十歲了,他仍是不願放手。

 

另外一位也是類似的情形,爸爸在帶著全家逃難到台灣的路上去世了,走以前交代他要照顧媽媽跟妹妹,那時他才十歲。不幸的是媽媽接下來也去世了,到了快到香港的時候妹妹也去世了。他一個人從香港逃到了台灣,努力了一輩子,身價上億,但到了七十多歲,他仍覺得自己唯一的價值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願意退休。

 

這兩位的問題都是因為非常深層的罪惡感所造成的,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無法彌補人生的遺撼,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情緒上也顯露出焦急不安,固執己見,兩位男士的太太們也受不了,婚姻關係自然非常不好。這樣的破壞到手的幸福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

 

還有一個案例是第一次的婚姻,因為兩個人都覺得不合適,所以就結束了。但是在那個婚姻裏頭他有覺得愧疚,不願意坦誠面對的地方,並沒有好好的跟他第一任的太太道歉。所以當結第二次婚的時候,他心裡其實是帶著前次婚姻中的罪惡感去進入第二段的關係。這就是常常第二個婚姻並不見得會比第一個婚姻美滿的原因。因為當我們帶著第一個婚姻的心裡創傷,我們就更不容易打開自己的心去全心全意的愛、寬恕、包容、與磨合。

 

譬如說,跟第一任的太太因為有孩子而保持連絡,第二任的太太在剛結婚時當然比較沒有安全感。但男方無法去體貼這種人之常情,反而會挑剔對方小心眼。實際上的背後趨動力是因為心裡對第一任的太太有愧疚,而期望第二任的太太與他一起承擔。這樣是不是表示他的離婚是錯的呢?也不見得,他愧疚的真正原因是他沒有真心誠意的道歉,去面對他應該學到的東西。

 

還有很多的案例,他們是習慣做悲劇英雄,好像總是要任勞任怨,來做很多的事情。常常這些事情其實大家可以輕輕鬆鬆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做好了,但是他不要,他就非要什麼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搞得自己非常累。但是他又不是很開心的做這些事,而是好像在找自己麻煩似地,非常痛苦的在做。所以他需要一定的情緒補償,例如讚美,感謝之類。這種背後的趨動力,也來自於罪惡感跟自悲自責。

 

這種根深蒂固的信念可能來自於一些小時候的創傷,或是成長過程裡負面情緒的潛移默化,覺得自己是罪人。可能是父母婚姻的不幸福,或是家裡的經濟狀況出了事情,或是親戚出了意外。小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會產生這樣的這麼不幸的結果,會害怕,會產生罪惡感。尤其是一些單親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在日常生活的抱怨中無意灌輸了 "要不是為了你,我就會怎麼樣..." 之類的觀念。

 

還有一些小孩子因為在小的時候看到父母生活非常的艱苦,他會覺得是自己有責任分担,却又無能為力,長大後就會非常非常的努力工作,希望用他的成就來彌補他的記憶中的罪惡感。但是這種作法很多時候雖然已經成了習慣了,但仍是以痛苦為趨動力,永遠無法彌補那份空虛,永遠無法帶來幸福的感覺。

所以在這一方面我我們要接受每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的事賞。我們要坦誠檢驗它背後的趨動力是什麼?在哪裡?為什麼你會破壞到手的幸福?為什麼你的脾氣這麼不好?為什麼你好像總是受害者?是怎麼回事?

 

當你覺得你自己有這些情緒的時候,其實是最好的用 EFT 往內看的時候,你會看到這個痛苦的種子在哪裡?當你釋放它,改變它的時候,當你把這個負面情緒浪費的能量拿回來以後,你才能每一天都享受你在做的事情,你才能夠自由的追求你的喜悅。這個過程回饋給我們感情上的的時候,結果就已經沒有這麼重要了。也可以說,這個結果就是會是我們要的結果,我們會做得更好,更成功,更快樂,更滿足。祝福你!

 

5/21,22台中左西人文空間EFT情緒釋放工作坊初階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11235529152416/
6/2情緒排毒自療體驗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43505809042697/
6/5Carol 林嘉瑗老師 EFT工作坊( 群傑成長分享空間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08375636132575/
7/16,17台中薪能量EFT情緒釋放工作坊初階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8880666127204/
8/6,7馬來西亞EFT情緒釋放工作坊初階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81989378538451/
8/10台北聚緹雅EFT情緒釋放_分享體驗課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82901295116974/
8/20,21台北聚緹雅Carol林嘉瑗老師EFT情緒釋放工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36058906465341/
《EFT情緒療癒:10分鐘情緒排毒敲打操 
http://freeeft.com/eft10minbook/
《EFT情傷療癒,找到全新的自己》
http://freeeft.com/eftbook2/

 

arrow
arrow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