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696-905  

歡迎來到生命火花講堂,我是Carol Lin,林嘉瑗。 一些朋友常感嘆壓力大,但不十分清楚這些壓力從何而來,該如何處理,問我怎麼辦?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通不外乎是在工作或私人的事情處理上,因為現實與預期有了落差而産生的焦慮情緖和自責。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承受著些許。 譬如説,一位母親期望在每天晚上設定一個固定時段陪小孩子做功課,但却總是有種種原因而無法做得到。漸漸地這件事情就給她帶來了壓力。 今天我想分享在這方面有關的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處理壓力有很多的方式,但是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你的壓力寫下來。 找一張紙,在紙的左邊用 "應該" 兩個字造句,逐項列出你覺得你應該做得到的事,或者是事情應該達成的程度。 然後在紙的右邊寫下實際發生的結果。 寫完了以後,仔細讀讀寫下的内容。問問自己,真的一定要這樣嗎? 我希望得到的是什麼?我的初衷是什麼?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幫助搞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然後看看我們的行為,是不是合乎我們的需要。 譬如説,我是不是一定需要每個每天晚上都陪孩子做功課?我的初衷是藉此多跟孩子相處呢?還是希望他養成做功課習慣,成積會比較好?或者是認為孩子在課業上真的需要我的幫助? 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來達到這些目的呢? 也就是説,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他的功課會比較好? 我可以跟他增加感情? 讓他可以感受得到我對他的關心跟支持? 比方説,你可以很輕鬆地,一個星期騰出三天陪他做功課。

 

在那三天裡,你就要放得非常輕鬆、自在。 在他身旁支持他,而不是在那邊窮擔心。 或者你就在他旁邊做你自己的事情,你是給他一個陪伴的空間,而不是在那邊管理他。沒有人喜歡被管理的,這樣子才不會像拔苗助長一樣,破壞了我們真正要得到的結果。 我相信你可以想得到其他的方式。 因為如果你只是講一個 "我應該每天陪他寫功課" 的外在表象,而結果是你在壓迫自己做這個事情的時候,那麼你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心理的奴隸,你情緒不會好。 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小孩子的情緒也不會好。 因為大人的情緒能量是相當强的,小孩子很敏感,所以你會得到非常相反的效果。 他會覺得每天晚上做功課是一件討厭的事,那麼你不是適得其反嗎?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初衷是什麼。 當你寫下來以後,你問自己的那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我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麼?" 那當你知道了那個答案以後,你就會調適自己的做法。

 

希望這對你有些幫助。這個心態不只是在親子關係,在親密關係,在所有人際關係裡頭都是一樣。如果你把你的壓力寫出來幫助自己把初衷搞清楚,你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能夠很圓滿地幫你達到你真正需要達到的目的。 而且做起來,絕對沒有那麼辛苦。 謝謝!-Carol Lin

 
arrow
arrow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